一、武术概述
武术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徒手或持器械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格斗和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曾被称为“手搏”“技击”“武艺”“国术”和“功夫”等。
武术源于中国,历史悠久、拳种繁多、流派各异,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军事战争和社会活动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的瑰宝。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发展,形成了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运动形式,具有健身、防身、修性、竞技、娱乐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武术运动以其独特的东方魅力,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加强,武术也成为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的纽带,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它以其独特的运动形式,向全世界倡导“和谐自然”的健康理念,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健康文化和时尚健身的潮流,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标识,已成为世界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武术简介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武术不断吸收、融合中华民族各种文化形态的优秀成果,武术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日趋完善,逐步形成了集艺术性、思想性、整体性和体育性为一体的独特文化形态,发展成为今天的现代武术运动。主要包括:传统武术、竞技武术、武术功法等运动形式。
(一)传统武术
传统武术是现代竞技武术的根和源,是按照武术的传统样式和自身发展规律发展着的武术,有着明显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传统武术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也在趋于完善。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武术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地域环境和人文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数以百计的拳种和流派,沿袭至今。有的传统拳种不断发展,日益普及,有的则逐渐消失。经发掘和整理,现有129个“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流传至今。
传统武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发展空间,它的健身价值、防身价值和文化教育价值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参与的人群越来越广泛,已成为健康中国建设、全民健身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竞技武术
竞技武术是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借鉴奥运会竞赛原则和模式进行整理规范并发展起来的,有着明显的竞技体育特征。主要包括武术套路运动和武术散打运动两大类。此外,还有推手、短兵、长兵等格斗运动形式。
武术套路运动是将若干技击动作按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势势相连的程式化运动形式,它具有攻防内涵,蕴含哲理。目前,在各类武术竞赛中普遍采用长拳、太极拳、南拳、剑术、刀术和棍术为主体,兼有其他传统拳术和器械的竞技武术体系。
武术散打运动是徒手搏击项目,两人按照体重分级和一定的规则,运用踢、打、摔、拿等技法,进行攻防练习和竞技实战的运动形式。
近年来,竞技武术的发展迅速,许多综合性、区域性的体育运动会已将武术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目前,已成为国内举行的各类武术锦标赛、冠军赛、全运会武术比赛,以及国际性的亚运会、亚青会、东南亚运动会、南亚运动会、伊斯兰团结运动会、葡语国家运动会和世界武搏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也是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和非洲青年运动会的非常设项目。
三、国际推广
武术项目发展至今,已逐步成为既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又体现民族特色,既拥有独特风格又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的体育项目。武术项目已经建立高效的组织机构、形成系统的竞赛体系、逐步完善的理论和学科体系、拥有强大的群众基础,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广泛认可和青睐。
(一)国际组织
国际武术联合会成立于1990年,以推动各个国家和地区武术团体的联合与统一,促进国际武术运动的发展为宗旨,下辖欧洲武术联合会、亚洲武术联合会、泛美武术联合会、非洲武术联合会、大洋洲武术联合会五大洲武术组织,截至2019年1月已拥有152个国家和地区的会员协会。
1994年10月22日,国际武术联合会被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接纳为正式会员。2002年2月,国际奥委会第113次全会通过承认国际武术联合会的决定,武术同时成为国际奥委会承认的体育项目。
国际武术联合会组织举办的国际性赛事主要有世界武术锦标赛、世界青少年武术锦标赛、武术套路(散打)世界杯、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世界太极拳锦标赛等国际性比赛,为武术项目的国际化传播,推进武术项目的交流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申请入奥
竞技武术的发展目标是争取进入奥运会,全球武术界一直在高度关注和努力实现这一目标。国际武联曾3次在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和项目委员会上做“申奥”陈述,国际奥委会执委会曾在2011年7月的南非德班会议上同意将武术列入2020年夏季奥运会8个备选项目之一。今后,武术项目将继续争取实现这一目标。
图片来源:中国体育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