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以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为切入点,以提升运动员保障水平为着力点,以融入自治区人才工作整体格局为发力点,破解制度困境,解决发展难题,实现内蒙古体育人才工作从“落后”到“跟跑”“并行”的重大转变,为内蒙古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制度破冰 “从零到一”重构体制机制
过去,内蒙古体育人才工作统筹调度力度不强,整体合力不足。为扭转这一局面,2023年8月,内蒙古体育局党组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两年来,领导小组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将人才工作纳入年度考核指标并逐年提高权重;首次面向全区遴选建立体育领域专家库,借助外部智力推动工作;积极推荐申报国家和自治区人才项目,先后实现内蒙古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荣誉“零”的突破。
同时,不断健全完善体育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保障等各方面制度,陆续制定和修订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引进优秀竞技体育人才实施办法、教练员管理办法、运动员管理办法、参加国际国内重大比赛成绩奖励办法、体育系列教练员职称评价标准、运动防护师职称评价标准,以及在大中小学校设置体育教练员专业技术岗位的实施意见等十多项政策措施。2025年起制定人才工作要点,实施引才聚智、育才筑基、拴心留才、用才增效四大行动,内蒙古体育人才制度的“四梁八柱”基本形成,人才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多措并举 “从点到面”完善运动员保障体系
运动员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运动员保障工作是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内蒙古优秀运动员社保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成为困扰事业发展的重大障碍。2023年内蒙古体育局制定印发《关于做好内蒙古自治区优秀运动员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的通知》,打通了运动员参保政策堵点。同时,全面排查2014年以来应参保运动员基本情况,建立工作台账、分类制定方案、简化办事流程,组织运动员个人补缴,争取资金支持,于2024年12月完成首批698名运动员入库工作,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此基础上,内蒙古体育局进一步加大保障力度,将集训和试训运动员纳入保障范围并提高商业保险赔付额度。2023年以来持续投入资金,运动员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伤残互助保险、商业保险、工伤保险等“五险结合”的保险体系逐步完善,惠及3700多人次,进一步解决了运动员的后顾之忧。同时,修订运动员聘用办法、老运动员老教练员关怀补助金发放办法、退役运动员自主择业经济补偿办法等制度规定,及时做好关怀补助金、高等教育资助金、就业创业扶持基金申报发放,以及职业过渡期转换培训等各项工作,运动员保障工作体系实现由点到面、由单一向综合的重大转变。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内蒙古各项目运动队运动员的归属感和安全感进一步增强,体育事业凝聚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
借势用力 “从无到有”建立高层次人才格局
2024年以前,内蒙古还没有明确的竞技体育领域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教练员享受不到内蒙古自治区的各项人才激励政策。面对这一难题,内蒙古体育局借助自治区印发《关于实施“英才兴蒙”工程若干政策的意见》有利时机,结合内蒙古运动员在巴黎奥运会取得1金1银1个第四名的历史最好成绩优势,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引进优秀竞技体育人才实施办法》,首次将竞技体育人才纳入内蒙古高层次人才整体格局,对引进人才和本土人才创新实行统一标准、同等保障,为体育系统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提供了政策方面的有力支撑。2024年完成首批5名教练员、运动员人才类别认定,获评三类2名、四类1名、五类2名,2025年计划认定六类以上人才17名,竞技体育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层级和数量实现新突破。
同时,对在奥运会、亚运会获得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及时奖励,内蒙古体育战线有3人先后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
从曾经的“人才洼地”,发展到如今体制机制逐步健全、保障体系趋于完善、人才队伍持续壮大的“发展高地”,内蒙古体育局人才工作实现跨越式转变。未来,内蒙古体育局将继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书写体育人才工作新篇章。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