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体育赛事的版图中,成都近年来迅速崛起,成功举办了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羽毛球“汤尤杯”、国际乒联混团世界杯等重大赛事,即将到来的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也即将在成都开幕。近年来,成都秉持“办赛、营城、兴业、惠民”理念,全方位推进世界赛事名城建设。这座城市独特的气候地理条件,也成为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重要基石。
宜人气候成赛事天然温床
成都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且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介于15.9至17.5摄氏度之间,无霜期最长可达305天,静风率高达49%。这种宜人的气候条件,为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大运会、世运会举办期间,尽管7月至8月正值盛夏,但相较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城市如重庆、武汉、上海等地,成都的夏季平均气温常年低2至4摄氏度。相对较低的气温,使得运动员能够在更为舒适的环境中竞技。以田径项目为例,温和的气候有效避免了运动员因高温引发的中暑或脱水问题,从而确保了比赛的顺利进行。
成都是闻名遐迩的“金牌球市”,尤其在成都蓉城的足球赛事中,春秋两季的比赛日气温通常维持在17至25摄氏度之间,气候温和,极端天气鲜见。这样的气温条件有助于球员充分展现体能,显著提升了赛事的观赏性和操作性,使得球迷在观赛时不会感到酷热或者寒冷。
多元气候拓展赛事边界
成都被誉为“雪山下的城市”,其海拔最高点位于大邑县的西岭雪山主峰大雪塘,高达5364米,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在市域内形成三分之一高山、三分之一平原、三分之一丘陵的独特地貌,气候垂直分布特征显著,从而拓宽了体育项目的种类。连续两年,“熊猫蜀道山”超级越野赛在成都最北端的彭州鸣枪开跑,赛道穿越龙门山脉,从海拔1800米的山巅一路降至500米的湔江河谷。巨大的海拔落差与多变的气候条件,串联起古冰川遗迹、瀑布、原始森林、U形河谷、溶洞群等众多自然奇观。
在北纬30°附近的众多城市中,能够同时举办夏季水上运动与冬季冰雪赛事的寥寥无几,而成都却因拥有西岭雪山而成为例外。这座距离市中心仅95公里的雪山,其海拔2200至2400米处的滑雪场,年积雪期长达四个月,成为大众冰雪运动与专业赛事的理想举办地。
成都年均降水量高达948.6毫米,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千年水利工程的奇迹——都江堰,使得“天府之国”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棋布,为水上运动等项目提供了理想的场地。在本届世运会上,兴隆湖和三岔湖将承办皮划艇、摩托艇和滑水等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新兴运动项目。
气象助力保障赛事顺利举行
尽管成都享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优势,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各类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给赛事组织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在此情况下,气象部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赛事保障需求,气象部门构建了一套精细化的气象监测、预报及服务体系,能够精准预测赛事期间的天气变化,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赛事调整时间或场地安排。这一系列举措为每一场体育盛会的圆满举办提供了坚实的气象保障。未来,成都凭借其独特的气候地理优势,必将在世界赛事名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为全球体育爱好者带来更多精彩的赛事。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