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拳击后备人才工作取得一个又一个成果。不断完善从体校到专业队的人才培养输送体系,为湖北拳击储备了200余名后起之秀。而将社会俱乐部纳入拳击后备人才培养视野,加大拳击项目体教融合力度,让拳击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让湖北拳击在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不断普及拳击并扩大拳击基层人口数量等方面,积累了更多经验。
坚守者用热爱点燃传承之火
在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经营一间拳馆、一家拳击俱乐部并非易事。虽然很多湖北基层拳击俱乐部的经营者和教练还处在艰苦创业阶段,但凭借着对拳击项目的热爱,他们把自己的人生与拳击结合得更加紧密,也希望将湖北拳击的荣誉传承下去……
王志敏,一个众多拳迷耳熟能详的名字。作为湖北拳击队涌现出的知名选手,他曾代表中国拳击队斩获61公斤级WSB世界拳王金腰带,并在转战职业拳击赛场后,先后收获了WBO140磅超轻量级东方金腰带、WBO轻量级中国区金腰带和WBC轻量级亚洲拳王金腰带等头衔。退役之后,王志敏回到武汉,先后在武昌和青山等地开办了两家拳击俱乐部,培养青少年并兼顾社会拳击爱好者。目前,王志敏的“志敏格斗运动馆”和“领界拳击俱乐部”共有近400名固定的青少年学员和爱好者。在湖北省社会俱乐部运动会拳击比赛中,领界拳击俱乐部获得了2金1银2铜的好成绩。谈及为何要经营拳击俱乐部,王志敏的回答很朴实,也很真切。“我对拳击有情怀,我热爱拳击!”王志敏说,“我要尽我个人所能推广拳击运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拳击项目中来。”
像王志敏一样因为对拳击的热爱,不计回报地希望通过以开办拳击俱乐部的方式推广、普及拳击运动,是湖北当地拳击俱乐部经营者中大多数人的心声。襄阳顽石拳击俱乐部领队石明圣也是练拳击出身,看到其他兄弟省市的拳击俱乐部氛围很好,他想把湖北的拳击俱乐部“做起来”,培养出更多喜爱拳击的孩子们,也让他们能够通过参与拳击项目有更好的出路,改变他们的人生。曾是湖北拳击队队员的速重拳击俱乐部教练郭凌蓉介绍说,虽然在经营拳击俱乐部时会承受一定的经济压力,但从为湖北拳击培养挖掘后备人才的目的出发,她不会计较这一时的得失,“我想让孩子通过拳击得到更好的发展。”
(资料图)
湖北始典拳击俱乐部2019年在武汉市成立,俱乐部负责人孔磊也曾是湖北拳击队的队员,退役后选择把自己的热爱通过开办俱乐部的方式和大家分享、传递下去。“开办俱乐部的目的就是纯粹地喜欢拳击,想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人参与拳击,把拳击项目在湖北省内更好地带动起来。”经过不懈努力和六年的运营发展,始典拳击俱乐部已在武汉当地拥有了四家拳馆,累计培训了从最小4岁到16岁左右年龄段的青少年和成年拳击爱好者千余名。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社会俱乐部为湖北拳击后备人才建设作出很大贡献。2024年全国U系列拳击俱乐部联赛总决赛上,陈浩宇在男子52-55公斤级决赛上获得1枚银牌,杜励琅、晁阔、韩虎臣等队员分别在U18、U16和U14年龄组的全国锦标赛上获得过冠军、分区赛第一名和铜牌等佳绩。目前,始典拳击俱乐部已向湖北省拳击队输送了4名队员,也有三至四人进入省集训队,他们都是湖北拳击未来的希望。始典拳击俱乐部正在与武汉市体育运动学校酝酿一场“双向奔赴”的创新模式,共建一条“市队校办、馆社协同”的人才生产线。用孔磊的话说,俱乐部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已超出开办俱乐部之初的目标。据介绍,目前湖北省洪山体育中心也与始典拳击俱乐部展开深入合作,通过整合社会资源的方式,将拳击项目纳入洪山体育中心的后备人才建设体系中,为俱乐部的发展和湖北拳击后备人才建设搭建起一条“双赢”的桥梁。
来自宜昌的景传昌被湖北拳击圈的朋友们亲切地称呼为“阿昌”。2017年,阿昌决定在宜昌开办拳击俱乐部。有一些经商经验的他为了能让这家宜昌搏威拳击俱乐部更好地可持续发展,他提前布局,让妻子从事一个可以活跃家中现金流的经营——开一家抄手店。果然,阿昌的未雨绸缪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一些原因,阿昌的俱乐部在一段时间里经营困难,妻子的抄手店恰好能够为俱乐部的运营提供宝贵的资金支持,让俱乐部能够坚持下来并顺利走出困境。现在,搏威拳击俱乐部越办越好,阿昌嫂的抄手店生意也是越做越大。“我现在是给老婆打工咯!”阿昌笑着说,神情间却透着无比的幸福。这不仅源于家人对他执着于拳击的支持,更源于通过他的俱乐部,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上了拳击运动。阿昌的拳击俱乐部不但培训青少年和成年拳击爱好者,还开始培训年轻教练员并输送到其他俱乐部,让拳击的“星星之火”在宜昌点燃。对于记者“不担心因此‘制造’出更多竞争对手吗”的提问,阿昌表示,他办俱乐部的初衷不是为了赚多少钱,而是要想方设法把拳击项目宣传、普及、推广出去。
在阿昌的熏陶下,他的儿子景鹏宇也喜爱上了拳击,在一次全省俱乐部赛上,他获得了U14男子组70公斤以上级第五名。王志敏的女儿王梓墨也在这次比赛中斩获了U10女子组28-30公斤级银牌。获得今年U15世界中学生夏季运动会女子拳击57公斤级铜牌的刘兴橼,也是在自己的父亲、湖北拳击队前队员刘磊所开办的枝江易博俱乐部成长起来的。记者多年前就曾在枝江见过刚刚开始练拳的刘兴橼,她当时的理想和心愿就是有朝一日能够参加奥运会,为国争光!这种对拳击事业的代代传承与忠诚热爱,也恰恰是湖北拳击能够团结起来战胜困难,并形成合力实现未来更好发展的最大原生动力。
体教融合打开湖北拳击新空间
在被问及经营俱乐部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时,湖北拳击俱乐部的众多经营者异口同声地表示,招生的难题一直存在。由于不少人仍对拳击运动怀有“暴力”“易受伤”等刻板印象,如何让更多青少年的家长深入了解拳击并支持孩子选择拳击项目?破题的关键在于进一步推动拳击项目的体教融合,让拳击更好地走进校园。
近年来,在推动拳击体教融合的发展过程中,湖北做了很多创新尝试。例如打通从小学到初、高中的“三集中”方式,或将体校与重点中学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了青少年从事拳击训练的后顾之忧。
湖北十堰市第十三中学,由于以往升学率相较当地其他中学有一定差距,多年存在招生难题。随着包括拳击在内的体育项目进入这所初中,并与当地重点高中十堰市东风高级中学“挂钩”等方式,很多孩子在第十三中学通过练习拳击和其他体育项目,有机会在全省乃至全国各级别比赛中获得佳绩,进入省队或东风高级中学等当地重点高中继续学业。打通升学通道让第十三中学成了家长眼中的热门学校,学生人数从此前的两三百人增长到现在的1200余人。张湾区体育运动学校也于2023年在第十三中学正式挂牌,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运营模式,实现体教融合创新发展。不久前,湖北省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为这所学校授予了湖北省重竞技项目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的牌子。这两所衔接紧密的初、高中的家长们更加支持孩子们参与拳击运动了。
在当地积极开展拳击、跆拳道青少年培训的十堰文杰跆拳道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文杰表示,十堰当地的“拳击进校园”得到了省、市体育、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为学生们的训练和外出参赛提供有力保障,更为孩子们的升学提供了相应的政策。从这些开展拳击项目的学校走出去的孩子,很多学成归来之后选择回到学校担任体育老师或专职拳击教练,以实际行动“反哺”母校。
十堰市的拳击体教结合模式受到湖北省其他城市拳击从业者的关注。石明圣说,希望能够“复制”十堰市的成功模式,他也正在与当地体育和教育管理部门积极沟通,希望通过得到当地政策的支持,为练拳击的孩子们打通一条升学的通路,从而吸引更多家长支持孩子从事拳击运动。
(资料图)
在湖北省社会俱乐部运动会拳击比赛期间,湖北省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组织湖北省拳击队的几位高水平教练黄天威、施国军、文银杭、魏嘉成、魏雪婷,现场开展了“拳王授课”活动,给前来参赛的小选手们讲解、传授拳击规则、拳击技术。虽然一两堂课的时间不长,但孩子们听得认真、学得仔细,带领他们来参赛的基层俱乐部教练们也趁这个机会向省队教练学习。“这些高水平教练员把他们掌握的拳击训练技巧都教给了孩子,对孩子把握拳击细节、对我们这些基层教练员有很大的帮助。孩子们虽然对技术的吸收会慢一点,但他们对这些拳击冠军的向往,在心中种下了种子。我希望未来我们的队员也能够成为省冠军、全国冠军!”黄石拳击协会负责人戴钢平激动地说。
在湖北省体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拳王授课”“拳击进校园”“拳击进社区”等活动多次举办。湖北省重竞技中心希望通过举办这些活动,让拳击项目在每一个比赛或活动举办地都能够生根、发芽,带动当地拳击运动更加蓬勃向上地开展起来。“我们随时随地都在抓拳击人口,不是说仅仅举办某次活动,我们的宗旨是办一次比赛就要在当地带动一方拳击人口的发展和增长。通过多年的积累,湖北拳击人口数量的提升已初见成效。”湖北省重竞技中心负责人欣慰地说。
图片来源:湖北省体育局微信公众号
相关附件